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均蛋白質的攝取量有所提高,又因動物蛋白中含有膽固醇,長期食用易誘發心腦血管、肥胖等疾病,所以人們對植物蛋白更加重視。我國富產大豆,隨著科技發展,豆制品加工已不再是傳統的豆腐制品了,而是向著高蛋白質、多功能性的蛋白產品發展。
所以大豆分離蛋白、濃縮蛋白、組織蛋白的生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目前在國內,上述幾種蛋白的生產只是剛剛起步,生產廠家還不多,生產技術還有待于提高。采用乙醇法生產大豆濃縮蛋白的有上海青浦煉塘蛋白廠、大慶植物蛋白廠,此法與蛋白質濃縮分離生產工藝(酸堿法)相差較大,用濃縮蛋白提取設備進行生產分離、濃縮兩種蛋白,目前只有一、二家。
從生產工藝和加工手段看,借助于國內現有的堿浸酸沉法生產分離蛋白的設備,再吸收各廠家尤其是美國的生產技術,采用合適的生產工藝。即可生產出合格的大豆濃縮蛋白產品,并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大豆分離蛋白與濃縮蛋白的比較
1、大豆分離蛋白是低溫脫脂白豆片經過堿液萃取、酸聚改性、噴霧干燥等工序將白豆片中可溶性蛋白質提取出來,使蛋白質含量達 90%以上。
大豆分離蛋100例左右的蛋白組實驗,選用哪種方法更合適? 廣告大樣本量建議用Iablefree或者DIA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適合檢測大樣本,二者各有優勢,如果經費比較充裕的話建議直接上DIA方法,檢測深度會更好,蛋白定性數...
白是大豆蛋白中的最產品,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豆濃縮蛋白是將脫脂白豆粉用酸法浸提經噴霧干燥,除去可溶性糖而制得。蛋白含量大于 70%,也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2、大豆分離蛋白蛋白質含量更高,可達90% 以上,但加工工藝較復雜、成本高、效率低,平均310噸白豆片能生產出1噸高質量的分離蛋白,并對白豆片的NSI指標要求較高(大于75%)。
大豆濃縮蛋白的蛋白質含量大于70%,成本僅是分離蛋白的一半,并且得率高,平均116 噸白豆片就能生產出1 噸濃縮蛋白并且營養價值僅次于分離蛋白,但要高于組織蛋白等其它大豆蛋白產品。
由于大豆濃縮蛋白成本較低,功能性又與分離蛋白相似,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乳化性、凝膠性、持油性等在一般食物制品中可替代分離蛋白,所以它同分離蛋白一樣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
低溫脫脂豆片一一堿液浸出一一豆渣分離一一酸沉一一凝乳和乳清分離一一凝乳水洗一一次級凝乳和乳清分離一一老化一一中和殺菌一一噴霧干燥
2、濃縮蛋白的生產流程:
脫脂豆粉一一酸浸一一一次凝乳和乳清分離一一乳清的二次分離一一老化-一中和殺菌一一噴霧干燥
以上可以看出只需將老化之前濃縮蛋白生產工藝排列如下,而老化后的中和、殺菌、干燥與大豆分離蛋白沒有大的區別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天然色素有什么特點?